第742章 移民填边(1)(2/3)
民筛选出来集中救治,也能有效减少染病规模。其实大明在很多方面,仍处在领先于世界的地步,只是一些观念与习惯的影响,使得成体系的完善做的不太好。然而这一切都随着朱由校的干预,在一批批专业人才的总结与开拓下,开始逐步朝一条新路在迈进。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。”朱由校继续道:“朕对于赈灾这一块,眼下没有太多担心的地方,不过唯独对一件事却有担忧。”“大明治下的土地兼并很严峻,这点朕在叫诸卿查阅与整理赈灾卷宗案牍时,也能看出来一二。”“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有很多,除了对应赋税会缩减外,还增加了破产自耕农的规模,增大流窜各地的群体规模,甚至在地方还存有藏匿人口的不法事!”练国事他们的表情凝重起来。这的确是非常严峻的事。土地兼并在历朝历代都会出现,尤其是国朝传承时间久了,这种现象就愈发严峻,不是单靠打压就能解决的。牵扯的人太多,牵扯的事太多,仅靠一些政策去推动改变,难保期间有人阳奉阴违,毕竟事是靠人去做的。如果要做的事,影响到这些人的利,他们怎么可能会好好去做?“陛下说的没错。”在此等氛围下,吴麟徵从人群中走出,作揖拜道:“臣在参与这次灾情汇总整理时,就发现从天启元年起,因灾情之事,北直隶前后收容灾民、流民、逃户等超两百万,山东前后收容超百万,河南收容超百万……以上这些地方,是奉行以工代赈的惠政,通过兴大工,建工坊等方式,叫这些群体在当地安定下来。”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!6=9+书_吧首发本。“在近两年间,以上群体是能通过劳作养家糊口,不过臣却发现一个现象,即以上地方的粮、棉、油等各项价格也在提升。”“臣在知晓这些情况后就在想一件事,如果涉及到的上述地方,或邻近之地再发生灾情的话,朝廷究竟要怎样安置他们?毕竟兴大工,建工坊等方式终究有上限,不可能说每处地方都兴,都建吧?”“还有就是大明以农治国,眼下有如此多的脱产群体,是,他们所做的种种,的确是朝廷,是社稷所需的,可粮食是要靠种出来的,且粮食一年两熟是定例,除少数地方能做到一年三熟,可粮食的总体出产是有定数的啊。”到底是良才啊。听完吴麟徵讲述的这些,朱由校露出欣慰的笑容,眼前这位,在原有时间线上,甲申国难发生后,为大明殉难的公卿之一!随着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