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2章 大人物,小人物(7)(2/3)
各个领域,并且无一例外指向朱由校看重的那些衙署之际,其实在这个过程中,旧币的假铸掺杂,同样也在悄无声息间进行,只不过这更隐秘罢了。但是作为钱法侍郎的董应举发现了!治理一个幅员辽阔的大明,会面临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和挑战,这些可都不会等着你去准备好了,在去爆发出来,往往在别的事情如火如荼推进时,他们就在悄无声息间凝聚着,直到彻底暴露的那刻!这就是为什么朱由校对于新政,对于维新,采取的态度是稳扎稳打的做法,改革急不得,必须要考虑到现实层面,在新旧交替的摸索阶段,必须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,通过不断地试行,再扩大,试行,再扩大,找寻出其中遇到的种种问题,在解决好这些问题后,进一步进行完善下,从而逐步推广到全国去!“陛下英明!!”董应举当即作揖拜道:“以币制收回发行、铸币等权归于中枢,彻底收回地方的部分钱权,这是利国利民的惠政!说是百年大计都不为过。”“从臣接任钱法侍郎以来,调阅梳理大量卷宗案牍,发现很多事情都是围绕钱展开的,国库的空虚,赋税人丁的减收,盐税、茶税、矿税、榷税等税目的蚕食,溯本求源下,都与没有真正一统的钱细细相关。”“朝廷想要征税,就必须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,可是这些层层传导之下,却又增加了太多的想法。”“一个火耗,不知养肥了多少人,更别提私铸烂铸之事,这上下其手者更是数不清,如果币制能一统,那朝廷今后就能主抓一点,把币制给盯好,不给任何人,任何机会,在钱本身上下心思。”“有了这个前提,与钱息息相关的诸多领域,就能围绕这一根本而转,从而有针对性的草拟、定案各种政策!”朱由校露出欣慰的笑容。“那钱监之事,卿家就着手准备吧。”朱由校撩撩袍袖,伸手对董应举道:“现在所有人的注意,都聚焦在朕钦定的币制上,所有的矛盾与动作,都是在紧密围绕这一点在展开。”“朕要叫他们怎么吃进来,就怎样给吐出来。”“朕还不止要让他们吐出来,朕还要叫全天下都知道,敢将心思放在这上面,会付出怎样惨烈的代价。”“臣领旨!”董应举作揖拜道。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!6=9+书_吧首发本。“少府这边,卿家也兼个职吧。”在董应举准备告退之际,朱由校想了想,遂看向董应举说道:“今后牵扯到币制这一块儿,卿家也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