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 需要点钚和铀(2/5)
工程师们,管理岗位都是技术性的,放手让科学家大胆去做,能不能、怎么做都让他们决定,我只想办法提供资金和设备支持。”
主持人:“外界还传言,您的企业有很多海外华人甚至外国人加入,这也是技术上领先的一部分吗?”
林炬:“我们在海外有相当多优秀的学者,祖国在变得越来越好,只要给他们发挥的空间,他们是愿意建设祖国的。”
主持人(想要说点什么但放弃):“新远二号火箭超越了航天局在研的长征五号重型火箭,也是亚洲最强大、世界上都领先的重型火箭,你们还有航天飞机,作为一家民营企业,您觉得能用这些技术做些什么?”
林炬(笑了笑):“科学探索既然不分国界,自然也不分公私,近代历史上很多科学研究也是私人支持的,除了维持必要的运营,新远宇航动力将持续对外进行探索计划,永无止境。”
“……”
访谈播出后,林炬那句“放手让科学家大胆去做”引起了巨大的反响,尤其是在学术界以及航天局内部。
航天局对新远二号和h1航天飞机的成功深感震撼,内部接连开会找原因,现在倒是有个勉强可以归结的地方了。
……
琼州新远航天发射场,这里在华国建设局不眠不休的作业下已经接近完工,执行了新远二号遥三任务的火箭被送入新修的总装大楼,正在一边补全人员设备,一边缓慢进行整备。
为可回收运载火箭进行整备可是个大工程,尤其是这么大的火箭,由于人手不足,林炬协调了不少航天局的工程师,自家的员工也要不停地飞来飞去两头跑。
好在新远宇航对外进行了大扩招,预计将在年末前补充人员到3000人,到时候就不会再有人手问题了。
另一枚新远二号还处在航天局的发射场,发射管理局也没催新远搬走,反正航天局现在也用不上。
为在这里发射的长征五、七、八号火箭现在都有些难产了,没新远公司的火箭琼州发射场根本就没有发射任务,再说使用发射场是要按天算钱的,这也是一笔收入。
原本作为备份的团结号依然装在火箭上,等待着安排任务,只有三天一次的例行维护。
航天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