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六十三章:语言统一的必要性(3/5)
有菜有肉营养丰富的那种。
单单澳大拉西亚国内的农业,就足够养活澳大拉西亚的所有人口。
如果再算上这次从阿根廷租借到的黑土地,这些黑土地全部进行农业种植之后,澳大拉西亚的粮食产量还要再提高许多。
算上整个澳大拉西亚的国土面积,哪怕就以现在的农业水平,阿瑟都有信心养活5000万人口。
更不要说伴随着人口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,农业的生产也会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了。
听取了首相和各部门部长对于国家发展现状的汇报,阿瑟总体上还是十分满意的。
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来看,只要一战获得胜利,澳大拉西亚在一战后完全能够成为世界前五列强。
甚至如果俄国真的在一战中发生变故,澳大拉西亚将直接成为继英,法,美之后的,世界第四列强。
届时,英法需要从殖民地回血,对抗美国的重任也就落到了澳大拉西亚的头上。
虽然这是一个挑战,那也能从英法获得更多的援助,对澳大拉西亚的发展来说也是有好处的。
毕竟英法也不愿意美国在这种时候挑事。虚弱的英法不一定是美国的对手,澳大拉西亚能否抵抗住美国,也就成了一战后最重要的话题。
简单的年度汇报之后,阿瑟将话题转移到了新接收的殖民地上,询问内阁政府关于新的殖民地的政策。
“陛下,要想长远的控制这些殖民地和领地,除了进行军事控制之外,也需要在教育上进行一些改变。我认为,在整个澳大拉西亚的范围内,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,强制性的进行教学。并且,提高对于非英语学校的监管和限制,只有民众们统一说着英语,能更好的将民众聚拢在一起。”教育大臣斯蒂凡率先站了起来,提议到。
正所谓书同文,车同轨。想要更好的统一一个地区,相同的文字,相同的制度很有必要。
“嗯,斯蒂凡部长的提议很不错。诸位还有什么其他的意见吗?”阿瑟点了点头,笑着说道。
“陛下,除了在教育方面进行控制之外,在宗教方面,也应该派遣大量的传教士,将整个澳大拉西亚的信仰都改为新教,至少是基督教。只有投入到上帝的怀抱,才能成为一名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