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格格档> 历史军事>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> 第三百四十三章 后装枪炮,王曾病逝(2/6)

第三百四十三章 后装枪炮,王曾病逝(2/6)

既每分钟一发或者两分钟一发的射速来完成炮击任务。

    而后装炮弹虽然也有炸膛方面的担忧,不过在装填速度上就比前装炮弹快得多,步骤虽然一样,也是清理和装填,可装填部分不需要用搋子把炮弹往里捅,大大增加了射速。

    不计较炸膛和寿命的极限情况下,他们甚至能达到每分钟七八发的程度,如果有个几百门炮,那就能彻底完成炮火覆盖式轰炸,可以说是无比强横了。

    看完了后装大炮实验,赵骏与范仲淹又去视察了后装火枪的试射情况。

    相比于原来用尼米弹与定装弹药,现在后装火枪的射速又上一层楼,基本上已经可以宣告达到了火药时代的最强技术和战斗力。

    “不错,倒是没想到物理学院这么厉害,前年告诉他们怎么设计,怎么制造,去年就已经把设计搞好,今年三月份差不多就完工,又经过几个月的改良,效果喜人呀。”

    范仲淹看完了试射,满意地点点头。

    他三月份的时候就去物理学院那边看过,物理学院已经完工,到现在已经改良了好几个月,基本已经达到可以量产的程度了。

    赵骏笑道:“能有这么快的效率离不开两个条件,一是钢铁厂出现,工业诞生让钢铁产量大增。二是培养出科学土壤,有一大群志同道合的人从事科研探索,自然就能蕴育出奇迹。”

    “这一点你都做到了。”

    范仲淹说道。

    “是啊,这十一年的功夫没有白费。”

    赵骏淡淡地道。

    以前看历史,别的穿越者刚过来,就手搓蒸汽机,很快就能开启工业革命。

    唯有他知道这一路有多艰辛。

    工业革命绝不是会造个蒸汽机就能完成,而是要有一整套体系。

    不然的话可能光里面一个螺丝,一个杠杆,甚至一个密封性的问题就能难倒一片。

    这十一年的时间,前几年赵骏最多也就是在大宋本身拥有火器的基础上,完善了火药配方,让大宋能造手榴弹和火炮。

    其它的时候都是在培养各种人才,推广基础的初中数理化教育,并且给像苏颂、张载、贾宪、万直臣、燕肃等这些对科学感兴趣的人才提供一个研究的平台。

  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