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格格档> 历史军事>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> 第三百零九章 赵骏只会更狠(2/8)

第三百零九章 赵骏只会更狠(2/8)

期,收入还大幅度减少。

    减少的原因有多种。

    首先自然是取消了大量苛捐杂税,少了很多收入。

    其次是粮价下跌,导致物价贬值。

    有些人或许会觉得物价贬值那不是好事吗?

    收入提高了,物价低了,百姓的生活岂不是就更好了?

    道理是这个道理,但也不一样。

    至少对于大宋朝廷来说,物价疯狂贬值必然是个噩耗。

    理由很简单。

    北宋时期财政动则几千万贯乃至上亿贯,并不是单纯指有那么多钱,而是通过收上来的粮食进行折算过的。

    比如说你今年农业税收了三千多万贯上来,实际上这并不是钱,而是相当于今年粮食平均价格达到了三千多万贯的粮食。

    并且不止是粮食,还有布匹、金银、香料、木材、铜铁等等,都算是税收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如现在广州就允许百姓缴纳一定的棉花作为赋税。

    所以北宋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实际的铜钱,而是等价物品。在军费开支上,这些等价物品也算是冗军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如果是在战争时期,粮价飞涨,那么这价值三千多万贯的粮食甚至可能会变成六千万贯的价值,计算到朝廷的财政总收入里,瞬间就能突破一亿多贯。

    可粮价如果暴跌,那么收上来的这价值三千多万贯粮食,就会贬值成两千来万贯。那朝廷的财政总收入也会应声下跌,收入暴减。

    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大宋这些年来一直想办法提高粮食价格,不允许粮价一路下跌到几十文钱一石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朝廷实际的现金数量就比较有限,每年收上来的现金也就三千万贯左右。

    包括给官员、士兵发工资,往往都是要靠铜钱、米、绢帛一起发放,譬如现在的俸禄往往都是米和绢帛,绩效才是铜钱,以此激励官员干事的积极性。

    如果刨除掉给士兵、官员以及其它政府开支,那么林林总总能够用于建设的资金,自然就只剩下那么两千万贯。

    能干点啥呢?

    只能做点有限的工业建设。

    而赵祯、吕夷简他们是希望段时间内看见成果。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