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格格档> 历史军事>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> 第一百五十六章 官场改制的影响(2/6)

第一百五十六章 官场改制的影响(2/6)

都支持他,政制院权重是必然的事情,满朝文武没有反对过吗?反对有用吗?”

    张揆沉默了片刻,说道:“反正这字我是不会签,届时我会直接找官家进行复核审议。”

    “你不签就不签吧。”

    钱正威叹了口气道:“我只能告诉你的是,可能找官家也没什么用了。”

    “哼!”

    张揆就没说话了,冷哼一声,起身离开。

    看着对方离开的背影,钱正威摇摇头,老张最近才回朝堂,即便听到了些什么,但终究没亲眼见到,又怎么能知道如今大宋的天,已经变了呢?

    下午时分,大理寺把裁定公文又回交给了政制院,上面只有大理寺几个官员的签字,宋朝官制的特点就在这里。

    各部门不仅有主管、副管,还有大量下属官员,名称上有勾当、提点、勾押等职。

    一个文件,一项政令,都需要这些官员签字才能实施。

    结果就是造就了各个部门互相推诿,互相扯皮,政策推广下去,只要其中有任何一个人不签字,那政策就推动不了,行政效率极其缓慢。

    也就是赵骏抓了大理寺一些官员,震慑了大理寺,这些人才不敢违背,要是换了别人,这字怕是不容易签。

    政制院那边看了新公文也没说什么,就下发到了开封府和皇城司去了,罪名的制定和判决一般是由大理寺和审刑院来做,而执行之前是由开封府,但如今又加上了皇城司。

    至于审刑院的事情,赵骏并没有立即动手,而是写在了小本本上。将来新的制度推广后,对各种表现不好的官员要进行批评记过,发在邸报上。

    新制下,以后凡是记过人员,不仅升迁缓慢,且一旦有三次记过,就是罢官处理。因此这个小本本,堪称以后的死亡笔记。

    很快死刑核定的政令下达,确定从十二月份开始,就对罪大恶极的第一批人犯开始处决。

    这个过程可能有很长时间。

    也许到赵骏离京的时候,东京郊外的刑场还在每天送人去。

    翌日,刑部改制的通知迅速发了下去,原来的刑部尚书夏竦改为保和殿大学士,因为之前的六部尚书是寄禄官,所以只需要改一下官职就行。

    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