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七十七章 杨家将的全新用途(1/5)
元祐三年二月辛巳(初四)。向太后下朝后,回到保慈宫中,开始批阅起今天的奏疏。她这个听政太后,从去年开始就将手中的权力,逐步的向福宁殿方向转移。先是在十月份下诏,命有军国事,宰臣当请旨于福宁殿。今年正月,又借口雪寒久阴,自身德薄,于是诏文臣自待制以上,武臣自遥郡以上,转迁除授,皆当先请旨于天子。大臣们自然是高呼娘娘圣明。于是,她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,到得如今,差不多只保留上朝听政、批阅日常奏疏的权力。其他的,都已基本交还了天子或者交由都堂宰臣去处置。这既是她的性格所致——她不是个爱权、恋权的。也是能力所致——从前两宫垂帘,太皇太后还能拿主意,做决断,她只需打个辅助。如今她单独听政,好多事情其实她都是不懂,尤其是民生、经济、刑狱方面。好在她不恋权。福宁殿方面能接过去的权力,她统统让渡过去。福宁殿暂时还不能接受的东西,她便统统交给都堂宰臣去处理。如此一来,倒也是安安稳稳的将这大宋天下给稳定了下来。自单独垂帘以来,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。但在宰执大臣的辅佐下,在福宁殿的天子的决断下,都一一平稳度过。哪怕是从去年开始,刚刚才停下来的雪灾,也并未造成什么乱子。一切都是井井有条。内外也都是一片称颂之声。向家的命妇们入宫的时候,都说如今坊间已将她和东汉的明德太后相比。这让向太后在听后,喜不自胜。因为啊,这位明德太后,乃是被人认为是‘两汉之最贤太后’。也是第一位荣膺了女中尧舜这个头衔的太后。最让向太后开心的是——明德太后与她一般,都没有自己的儿子。而明德太后能青史留名,获千古称颂,是因为她抚养教育了一代明君汉章帝。如今,坊间将她比作明德太后。自然的,她所抚养教育的,也当是宋室的汉章帝了。于是,从此言行举止,都模仿明德太后。好几次公开在朝堂上,与大臣们说:“待六哥长大,吾退居后宫,含饴弄孙,不复听政,此我之志也!”于是,真的只做一个无情的奏折批阅机器。一般,都堂宰臣递上来的劄子,她都是批一个‘可,卿家之意甚好’,就交到门下省去复核。给事中驳回,她就发回都堂,不驳回就落地成为法令、政策。宰臣们高兴坏了!大宋宰执,还从未有过这么大的权力和政治自由。于是,一个个恨不得天天007泡在都堂,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