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60投名状(3/5)
局了。当然,缅甸人口众多,他们还有能力拉出一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军队,但这样的军队已经不能算是军队,说是一群农民怕是更加合适。估计这种军队的组成,青壮应该不会占到一半,最多就是三成,剩下都算老弱病残了。反倒是难免的俞大猷部所控制的区域,不仅人口众多,他那里还兵力不足,才是最危险的。如果这时候有个能服众的缅甸将领跳出来撑起危局,俞大猷那边就危险了。这也是李成梁急于南下的原因之一,担心缅甸占据再起波折。李成梁的担心,也是俞大猷的担心,所以他急于派人北上,联络李成梁部南下,充实南方的明军兵力。“父亲,时间不等人,听说现在许多缅甸残余贵族都往蒲甘城跑,我担心他们在知道缅王落到我们手里后,会重立新王。如果那人胆识过人,不和我们争斗而是选择南下争夺缅甸南部,俞大猷固然可能承担重大损失,可父亲在京城那边可也就危险了。光一个拥兵自重,不及时救援同僚的帽子就能让父亲罢官去职。”李如松说的话有些危言耸听,但如果真发展到那样的情况,大好局势丧失殆尽,京城再有人觊觎缅甸主将的位置,一切还真说不好会怎么样。能干出这些事儿来的,一是文官,二是勋贵。他们的后台,却是两边都沾,不管那边要是有心,拼命找魏广德游说。一旦魏广德被人游说点头,那李家可就真的完蛋了。李成梁快速权衡一番,上次杀俘最后不过就是得到朝廷一纸申敕,似乎也没什么。那个武将没有被骂过?打了胜仗自然是褒扬,打了败仗就要被骂。边境之上,哪有事事顺心的事儿。就算是戚继光当初蓟镇守得好,可也数次遭遇土蛮部偷袭,损失了少许兵马,还不是一样被朝廷申敕。“这件事儿做的隐蔽些,叫老二老三亲自去,你就别去了。”李成梁对李如松这个大儿子是寄予厚望的,自然不想这种事落到他头上,成为以后遭受百官攻讦的口实。让其他儿子去,只要这个大儿子能在朝堂上稳住,屹立不倒,那他的兄弟们自然不会有什么事儿。“让二弟三弟去做?父亲.”李如松还想说话,却被李成梁挥手打断。“不要再说了,这些事儿,你记住,以后都不许碰。如果要做,就让你的兄弟们带你去做。你也别觉得亏欠他们,只要你能在朝堂上撑着,他们就不会有事儿。在几个孩子里,我最看重你,以后我的一切都是你的。为父已经五十有二了,也不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