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格格档> 历史军事> 三国之银狐> 第三十七章 岁月不饶人(1/7)

第三十七章 岁月不饶人(1/7)

    幕后主使正是孙权?

    众人一时诧异。

    以今天孙权的表现,可不像是主使者。

    来敏问道:“丞相,若孙权是主谋之人,他确实不敢说思念江东,但为何张昭他们?”

    诸葛亮笑道:“确实,可以理解为孙权没有联络叛乱,因为他连张昭他们都没有联络。但这何尝又不能证明,他是不是在密谋,不敢告知张昭他们呢?”

    众人这下就更懵了。

    费祎说道:“丞相,我等不是很明白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就解释道:“其实看今天孙权的表现就知道,他在小心翼翼。你们要明白一件事情,除非极为愚蠢,否则要真的没有回归故土之心,又何必做出这番姿态?难道陛下和太子的仁厚,孙权不懂吗?”

    尹默恍然大悟道:“我明白了,若孙权没有叛逆之心,他还不如大大方方承认思念故土,反而正常。若是遮遮掩掩,一味装成乐不思吴,说明他心中有鬼。”

    “不错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叹息道:“他今日的作态,表现太过了些啊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孙权的演技太差。

    按理来说孙权不是个蠢蛋,知道这是在试探,即便第一次推辞说乐不思吴,道理也能说得过去。

    但第二次把责任全都推给张昭,那就显得过于愚蠢了些,还不如说是自己的想法。

    在汉朝这个乡土情结比较重的时代,一个人思念故乡本身就没有罪过。

    刘备又是一个很讲究师出有名之人,孙权作为一方诸侯既然已经归顺,他没有理由和借口的情况下,不会无故擅杀。

    要仅仅因为孙权思想家乡而杀了他,那对于刘备素来仁厚的名望来说,本身就是一种打击。

    所以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,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,反而会让人放心。

    可他偏偏装疯卖傻,就颇有些故意的意味了。

    主要还是人设不同。

    历史上刘禅乐不思蜀,司马昭没有怀疑,那是因为刘禅的人设就是那样。

    自从登基以来,几十年间政事都交由诸葛亮等人打理,即便之后诸葛亮病逝,也都由诸葛亮的几名继任者,蜀汉四相操持着国事。

    而他本人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